<一>、食品包裝消費群體的差異性
食品包裝的購買者是“人”,他們有不同的年齡、性別、地域文化和生活消費需求等,每一類人群都是設計前需要了解的。在我們的消費群體中,性別可分為:男人與女人、年齡可分為老人、小孩、青年人: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各個省份為單位或者是各個甚至是各大洲等,文化的差異可以以地域上的文化差異來區分。因此,筆者就從性別、年齡、文化的差異性來分析食品包裝設計的影響因素。
(1)消費群體的性別差異
把食品包裝的受眾群體分為女人和男人是最基本也最粗略的分法,女性和男性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于食品包裝的喜好度也有很大的區別,設計者在設計包裝時,需要針對客戶群體做出應有的調整。男性因為骨骼和肌肉較發達顯得更有力量,表現出來為陽性。NIKKEI-DESIGN分析過去的產品消費者數據發現,在食品外包裝上男性偏好外型中廣、比例均衡的包裝,在其購買動機里面“外觀形狀”的因素排名順序?!爸袕V型”的食品包裝一是方便男性較易拿取,另一便是追求心理穩定感和沉穩感的原因。同理,女性的身形和骨骼較小,在針對女性客戶的食品外包裝視覺色彩上多以淺色和粉色系為主,外觀線條以曲線造型為主,在細節處都做了圓角的處理,使之化更凸顯女性柔美,細膩的特質。
(2)消費群體的年齡差異
消費群體按照年齡差異可以大體分為老年人、青年人、兒童三大類群體,因為每個群體的生理節機能和情感需求都不一樣,設計者對包裝結構,視覺圖形導向和開啟方式等方面要有的認識。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加劇,中國己經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老年群體的各項技能都很大程度的退化,這個群體的食品包裝的設計應該更加符合需求和關懷。從生理上看,老年人體態老化,手臂和手掌的力量減弱;從神經系統上看,表現為視力下降,觸覺敏感度降低等,還出現動作遲緩,操作能力弱等問題,因此針對老年人設計的食品包裝應該以“通用性”為出發點,不能一昧追求創新求異。例如在包裝的開啟方式上,能簡化就做到最簡化,以最方便和為目的。而相對于我國主力的消費群體—青年人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強,對事物有較強的理解力和好奇心,在社會中比較追求自我個性的發揚,追求個性化,希望社會的認同和肯定。對于青年團體的消費者來說,能反映其自身品味與追求的包裝會更受歡迎,這樣的食品外包裝設計追求的創新外型,在設計元素上喜歡有視覺的沖擊力和新鮮感的文字和配圖、而兒童類的食品包裝在時,考慮生理發育不成熟,認識和分辨能力弱,好奇心強等因素,設計應當注意包裝外型的零小部件,防止兒童誤食;在視覺圖形上,由于他們往往會喜歡一些卡通或者玩偶的形象,食品外包裝適當的采用這些童真元素,明顯表現兒童的專屬性,這樣的設計會給予他們親切感。
(3)消費群體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造就了廣大消費者不一樣的認知能力和認同感,消費者在不同文化傳播和延續的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喜好,各自滿足感的衡量標準也隨之改變。文化的差異可以體現在社會審美標準的差異上,物質水平不富足的消費群體純粹地將包裝的攜帶性和功能性等當作衡量一個包裝好與壞的標準,只要包裝滿足了容納性和攜帶性等機能就可以,至于美與不美都不重要。而對于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消費群體來說,他們會開始注重精神上的滿足與享受,對食品外包裝的審美標準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求包裝扮演著“推銷員”的角色,起傳達性和促銷性的作用,還期望它能代表某種文化和美學理念,具備多重功能,能和產品內容物融為一體,增加人們使用的樂趣,帶來心靈的感動。
文化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審美標準上,還與地域文化和民族信仰有關,例如在中國許多食品的禮品包裝上,特別是節慶的禮物,時常繪以龍鳳圖以示吉祥和尊貴?!褒垺痹谥袊哂屑榈囊庀?,是中華民族代表性的圖案,在外包裝上出現“龍圖”符合傳統的中國受眾的審美心理。但是對于西方而言,龍是邪惡與丑陋的象征,因此在中國包裝界盛行的“龍元素”在西方的是不可行的。
常用的食品用塑料包裝袋材料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幾種。食品塑料包裝袋作為熟食、油脂類食品、蔬菜、水果等外包裝材料被廣泛使用。
<二>、食品的包裝設計敘述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人類一直以來都離不開“食物”這個范疇,食品一直都是消費市場的主要部門,大型超市中貨物數量最多的種類。食品是指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物品及其原料,食品包裝指食品或食品添加物直接接觸之容器或包裹物,是裝填食物的容器等。在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裝與人類的關系聯系最為緊密,成為人們接觸最多的物件,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包裝,食物將如何從原產地送至每一位消費者手中。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發展,新的食物不斷被,對食品包裝的要求也日益嚴格。食品包裝的水平可以側面反應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背景、設計水平,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食品包裝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食品包裝的發展豐富了消費者的生活,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例如便利營養速食的推出,解決了上班族午餐的煩惱,同時對于包裝設計者來說,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面臨的挑戰也越多。
食品作為一種人類生存的品有著自身的性,物質形態多樣,它的營養和衛生重要,同時又非常容易變質,所以食品的包裝首先解決這些難題,在儲存,運輸等流通過程和售賣環節品質和風味;其次隨著種類商品數量的擴大,自助購物模式的興起,食品的包裝擔當起無聲售貨員的角色,是體現企業和的有力支柱,它構建了企業和消費者的溝通橋梁。如今的食品包裝發展,受到現代文俗精神和傳播營銷模式的多種影響下,品質、品種都在不斷發展,一個大型超市里食品的品種高達10萬種以上,同種食品的使用包裝規格不斷被細分,呈現短,小或者輕便的特點。消費者的文化思想和審美水平的轉變,從物質到精神,文化性的軟消費不斷提升,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消費時代,現代人除了滿足一般日常消費外,追求“休閑消費”或者“保健消費”等,不僅滿足生存需求,還想精神享受??傊?,女口今食品的包裝如果僅滿足“保質”一個面向,必遭市場淘汰,在滿足基本機能下,多角度拓展。
設計是對一件事物的某一部分或細節加以安排與協調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使得該事物獲得某種新的效果或印象。英國包裝設計師Stafford說過:對于那些專精于設計的專家們而言,包裝設計是所有設計領域中最為感性的,它是能夠具體呈現。
陳源明認為商品本身皆具有其物質上的價值,而包裝設計更可以為它增加心理層次上的價值。
現在的消費型商品,顧客購買前己經無法接觸到內容物本身,東西好不好吃,飲料是什么口味,營養品有什么效果統統經過外包裝的設計告知人們。傳統的包裝設計一直被誤認為是創造差異化的一種手段,在整個中并不重要,其實,并不只是那么表面,也不僅是只要好看就可以。食品包裝設計立足于策略建立自己的形象,塑造或表現商品的突出感,感,利用整體形象策略形成共鳴,打動消費者。作為大眾消費品的食品包裝,設計以識別與商業機能為主要要素。食品包裝設計可分為兩個相關的部分,一為構造設計,二是圖形設計即視覺設計部分。構造設計涉及包裝時所使用的材料,包裝的結構和相關加工方法等;圖形設計部分指包裝外表面的視覺表現等,包含色彩、文字、圖形等,制造者將想要說明的資料通過視覺表現手法傳遞給消費者,使其對消費者產生視覺感官的刺激效果,完成從吸引到購買的過程。